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 醫院庫 >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嘉興中醫院 > 醫院資訊 > 兒童腦癱健康宣教

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嘉興中醫院
- 【類型】三級 / 綜合醫院
- 【電話】0573-82082726
- 【網址】www.jxzyy.cn
- 【地址】嘉興市中山東路1501號
出停診公告更多>
暫無內容
醫院特色更多>
- 暫無內容
兒童腦癱健康宣教
時間:2012-11-02 13:12來源:求醫網
兒童腦癱健康宣教
發布時間:-12-6 16:33:54 點擊次數:
1.什么是腦癱?
腦癱又稱小兒腦性癱瘓,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個月,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,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,多伴有智力低下,癲癇發作,感知覺障礙等。是兒童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。
2.腦癱的原因是什么?
腦癱的原因十分復雜,從母親懷孕開始,到孩子出生后4星期內,凡是能引起胎兒或新生兒腦組織損傷的因素都可以成為腦癱的原因。大體上來說,導致腦癱的因素分為出生前、圍產期和出生后三個時期。出生前因素大多是母親妊娠期吸煙或被動吸煙、酗酒、不適當的用藥、接觸毒性物質、感染弓形蟲、患風濕病、先兆流產、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、胎盤功能不良以及母親高齡等;圍產期因素是產鉗分娩、胎位不正、產程過長或急產、出生時窒息、早產、過期產、多胎等;出生后因素大多是因頭部外傷、顱內出血、感染、中毒等。一般來說,因圍產期因素引起的腦癱兒最多,其次為出生前因素,最少的是出生后因素。在我國新生兒窒息、低體重、黃疸、早產是引起小兒腦癱的主要因素。
3.腦癱如何預防?
小兒腦癱的預防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,首先要做好孕期保健,這是預防腦癱發生的重要一步,孕婦應盡量遠離有害物,如煙、酒、寵物(如貓、狗等可能帶有弓形蟲)、毒物等;其次是孕期,尤其是孕早期,避免病毒感染,感染后不可隨便用藥,即使**用藥時也應先咨詢醫生后再用;第三就是定期產前檢查,預防、監控疾病的發生,可有效地降低腦癱的發病率,高危孕婦,包括多胎孕婦、高齡孕婦,更應注意孕期保健。產科醫生和兒科醫生也要重視腦癱的預防,應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可能導致腦癱因素的出現,對腦癱的預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;父母在腦癱的預防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。總之,預防腦癱,需要父母與醫生的共同努力。
4.腦癱早期癥狀是什么?
①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,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,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,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,可診斷為智力低下。
?、谑治杖喝绻?個月還不能張開,或拇指內收,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,有重要診斷意義。
?、坌币暎?-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,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。
?、茴^圍異常: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,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。
?、葑⒁暿郑?個月以后仍然存在,可考慮為智力低下。
⑥固定姿勢,往往是由于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,如角弓反張、蛙位、倒U字形姿勢等。在生后一個月就可見到。
?、卟恍Γ喝绻?個月不能微笑、4個月不能大聲笑,可診斷為智力低下。
5. 腦性癱瘓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嗎?
在腦癱患兒中,有部分可能有智力低下的情況,但是,還有好多腦癱孩子特別是手足徐動型腦癱的智力正常,甚至腦癱患兒上大學的報道也屢見不鮮。腦癱指的是運動功能障礙和姿勢異常,而不是說一定會有智力低下。
6.腦癱分哪幾型?
(一) 痙攣型
肌張力增高是本型特征。一般低出生體重兒和窒息者易患本型腦性癱瘓,占腦性癱瘓患兒的60%~70%。隨著成長而發生關節攣縮變形,起立行走兩腿呈交叉體位。足部可見尖足,尖內足、外翻,膝關節的屈曲攣縮,髖關節屈曲、內收、內旋等改變。上肢可呈手關節掌屈、拇指內收、指關節屈曲、前臂旋前、肘關節屈曲等異常肢位,以致攣縮變形。臨床檢查可見錐體束征。
(二) 強直型(強直僵硬型)
強直型是針對痙攣型中一組有四肢呈僵硬狀態的患者而言。其伸張反射呈特殊亢進狀態,有時難以嚴格區別。做被動運動時,其四肢無論屈伸都有抵抗,給人以彎鉛管、搬齒輪那樣的感覺。腱反射表現為正常或減弱。痙攣型和強直型共同的傾向為常常伴有智能、情緒、語言等障礙,以及癲癇、斜視、流涎等。不少患者需要手術。
(三) 手足徐動型
手足徐動型以不隨意運動為主要特征,也有人稱之為不隨意運動型。有新生兒窒息、核黃疸病史者大多為手足徐動型腦癱。其病變以大腦深部基底核、錐體外系部分為主。
患兒多表現非對稱的不自然姿勢,動作欠靈活、不完整,表現為與意圖相反的不隨意運動擴延全身動作。安靜時不隨意運動消失,一旦精神緊張或想干點什么時就出現。不隨意運動在四肢、尤其上肢為重,亦可見顏面(如皺眉、眨眼)、頸部、頭部,以及手臂、手和指尖的不隨意動作。軀干的坐位穩定性出現較晚,上肢的搖動可使軀干和下肢失去平衡,常摔倒,給人以乏力的印象。最重者可隨精神緊張、興奮而致全身強烈地突然伸張挺直,從而妨礙有意識、有目的的動作完成。
本型智商高者較多,但由于上肢障礙和語言障礙、故屬于獨立生活困難的病型。
(四) 失調型
失調型是由于小腦、腦干損傷,以平衡功能障礙為主征的病型。患兒不能完成正確的動作。手和頭部可看到輕度震顫。立位平衡不穩定,不能調節步伐,多數用拐杖可以行走。重者不僅步行時常摔倒,坐位時亦不穩定,上肢功能障礙明顯。輕中癥患兒常伴有智力障礙,語言缺少抑揚聲調,而且以徐緩為特征。眼球震顫極為常見。患兒的指鼻試驗、對指試驗、跟脛膝試驗都難以完成。
(五) 震顫型
震顫型是指身體的某部分,在一個平面內呈不隨意的、節律性的搖動而言。但典型的震顫癥狀在腦性癱瘓中極為罕見。而在手足徐動型患兒中偶可存在。
(六) 肌張力低下型
通常指在重癥患者,隨意運動、不隨意運動都缺乏,無反應而言,肌張力低是其特征,正好和痙攣型和強直型相反。
(七) 混合型
腦性癱瘓各型的典型癥狀混同存在者,稱為混合型。實際上是以痙攣型和不隨意;運動癥狀混合,或者三種不同的特征癥狀混同導致的腦性癱瘓。
7.腦癱患兒如何進行康復?
腦癱患兒主要以運動障礙為主,所以應通過各種方法以促進運動和大腦發育。中醫院兒科神經??七\用國際國內常用的治療方法,如運動療法,包括Vojta 療法、Bobath 神經發育治療法、上田法等;理療,包括腦循環治療儀、痙攣肌治療儀、肌興奮治療儀、經絡導平治療儀、神經肌電促通治療儀等等;水療,包括中藥薰洗、中藥熏蒸、游泳等;針灸,包括頭皮針灸、電針、體針等;推拿按摩,是中醫治療腦癱的主要手段,也是最有效的方法,是通過各種手法對降低肌張力、提高肌力、遏制異常姿勢,從而促進腦癱患兒的康復。其它還有教育療法、語言療法、感統訓練、作業療法、藥物療法、矯形器具的應用等等。
對于腦癱患兒,主要的綜合康復,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一項或幾項康復治療上。(中醫院兒科)